著名案例一:
在2013年英国东北部城市桑德兰展开的“北部马拉松”大赛上,由于第二、三名运动员跑偏,带领其他所有人全都跑错,导致只有1个人完成了马拉松比赛。
什么?这些人全都脑残吗?一个跑偏,所有人都不知道正确的路?
著名案例二:
路上,有一个人抬着头望着天空,你看到了,有点纳闷,可能也会往上面看一看。之后其他人看到了,也会停下来抬头看一看。这时候第一个人反应过来,一脸懵逼的看着其他人:我就是活动一下脖子,这么多人干啥呢?
著名案例三:
前面省略2000字。。。,接到报警后,杭州拱墅警方驱车800公里,冲进了某省的一家网络公司,将4名犯罪嫌疑人一举抓获,缴获了作案用的电脑。民警发现这个群里有255人,除了徐先生,剩下的竞拍者和围观者,全是骗子的小号。
群成员都是嫌疑人用小号装的托,在下面喊价,把价格抬到自己满意的价格,然后成交。
“托”这个词基本属于一个贬义词,而且托的很多方法确实有点上不了台面。也因为很多人将托用到了不好的方面,所以造成了一定的社会误解,就象上面的案例三。其实正面的使用“托”却真的能够起到很大的积极的作用,能够帮助我们渡过运营中的一些难关。
大家都熟知CCTV的春节晚会中的魔术节目也会找一些托,很多综艺节目观众席上面也会有组织人在适当的时候鼓掌。
QQ 刚刚上线的时候,马HT还亲自上阵扮演不同角色和 QQ 上的用户聊天。这显然也是“托”,但如果没有这个托,可能 QQ 就不会成长起来,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说不定都会慢上半拍,如果我们一味的否定运营中的“托”,或许也有些不公平。
其实以上这些都是正面的“托”,所以未必一说到“托”就全是坏事、恶意的事、或者上不得台面的事。
我们的大脑观察到别人的行为之后,会认为这是正确的,也就会控制我们的身体跟着去做同样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常说的从众心理,也叫做“他人偏好”。淘宝商家需要好的销量就是为了引领一个从众心里的作用。
如果你对此仍然还有疑惑或顾虑,我这里也从理论角度去找了几本书,你可以理解一下这个现象的合理性:托马斯.谢林的《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布莱恩.阿瑟的《复杂经济学》,以及教科书《网络,群体与市场》。
闲话不多说,不论是否存在争议,而实际上”托”已经成为高端精推社区的标配,今天咱们就以淘宝客的微信群作为讨论的重点,具体来讲讲,如何在群里组织托。
如果发出一个活动预告,完全没有人响应,那么这个群就有点尴尬。可以找几个托或是自己的小号,在群内回应。回应的人多了,自然这个群就显得活跃。那些默默潜水的人也会参与进来。
一般来说,大部分的微信群中是有“托”的。大家也可以在自己社群的微信群中安排一个小号。或者要安排好你的配合人员,很多时候可以用上的。
比如,无论是当群里有人不听话,你要说又不好说时。就可以借用这个小号,或者让助攻手,来和事解围。或者你在做引导成交,没人配合你的时候,你可以让助攻手来配合你。
别人一看,你在群里跟另外一个群友聊天。而这个群友,问了一大堆关于你产品的问题。无形中,其他群友也看到这些所有的问题和解答了,也被你产品催眠了。但大家不知道,这另外一个群友其实是你的助攻手。
每个行业都遵守着“二八定律”,少数人才会是那种天生的话痨,剩下的大部分人处于一个潜水且观看不出声的状态。
如何找到群内20%的活跃用户?盲目的寻找方式肯定是不行的,这主要就依赖平时的观察了,很明显第一时间应该想到要找的就是那些喜欢发言的发言次数多的,这样TA将来做起来轻松。这方面如果有工具统计是最好的。
其次应该选择那种有价值的意见领袖,俗话说人上一百行行色色,300、400人以上的群里必然会有一些有购物经验,正面乐观向上的人。他们的言行可以很大程度的感染群友。
找到了以后就直接说找热心群友,是否愿意每天在群里发言10句左右。并给予相应的必要的物资奖励。
避免冷场:万一你在群里发了一些通知或者在死劲吹一个爆款,那么充当托的群成员就可以站出表达,可以避免冷场,如果大家都不回复你,就很尴尬,这时候托首先冲出来,就能引导从众效应。
引导购物:引导大家仔细查看商品,比如说:这个不错上次拍贵了,或者假装晒个订单号也可以。群友看惯了群主发言,有其他人发言都会多看一眼。
群主代言:在群里讨论中总会有些言语不方便自己说,托要以群员的身份,不是公司内部人员。他们主要的也不是你发布个消息就给你捧捧场发个鼓掌表情这些,而是适时的问出别的群员不好意思问的问题,比如群是干什么的,我们能得到什么……这些,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带节奏”,这样也使得更多群员了解群。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淘客老刘,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TaoKeShow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NQy6WteRGEfB9_1P5zUf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