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了班,本来去跑10公里的,跑了不到3公里小腿抽筋,然后就去健身房练器械了。
有几天没练背了,到了健身房练了35分钟背,15分钟手臂。
每组休息间隙时,我发现一个现象,这个现象和新手做引流的时候很类似。
我看了一下这些人练的效果,很一般,有些根本没有任何训练痕迹。
看到这个现象,让我想起了有些人做引流也是这样,一下子搞了很多个平台去引流,也是东搞一下西搞一下,根本没有打透一个点,这种搞法是很难搞到流量的。
专注,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能力。
碎片化时代,注意力分散的时代,大部分人容易走神,容易被各种无关的信息分散注意力,让大脑接触过多无效的垃圾信息,增加大脑过滤杂信息的负荷。
当很多人这样的时候,你不分散注意力和精力,聚焦专注一个点,就成了你的优势。
人身上有几个大肌群,还有一些小肌群,你去练1小时,哪里都想练一下,贪多,最终哪里都练不好,因为必须要用一定的负荷去刺激肌肉,肌肉才有可能会生长,刺激不够,哪来的生长?
引流也是一样,专注一个流量渠道去打,饱和投入,别人每天花30分钟,你每天花3小时,十倍火力砸进去,效果自然不一样。
我们知道引流方式主要有两类:主动引流、被动引流。
被动引流的方式非常多,有N个流量渠道,就有N个方式,但这N个方式的背后都是同一套方法论,同一个模型。
被动引流的模型是:内容引流模型。
持续输出对目标用户有价值的内容,用内容吸引他们,就能持续不断地获取被动精准流量。
被动引流干的好不好,主要看下面几点:
1)你懂目标用户吗?
2)你做出来的内容,用户喜欢吗?
3)你把内容放对了地方吗?
内容被动引流方式,不管你去微博、头条、知乎、豆瓣、喜马拉雅还是哪个流量渠道,都绕不开上面3个要点,唯一的区别是各流量渠道的用户属性特征不一样,流量渠道的规则不一样而已。
普通人做引流要专注,带来的好处不仅可以减少精力的分散,还可以让自己把时间饱和地投入到生产内容上,培养锻炼做内容的能力,内容做的好才是别人抢不走的能力。
不会生产内容的人,成天研究这个平台那个平台,平台一衰落或者挂了,你怎么办?
而先专注一个引流方式,锻炼自己分析目标用户需求、生产优质内容、传播内容这3项能力,就是哪天知乎、抖音、快手、公众号消失了,你仍然可以活的很好。
互联网在中国发展了20多年,自始至终都有一条主线,那就是平台用优质的内容吸引用户,用户又贡献内容给平台,形成双循环。
普通人只有先专注,打造长板,打造杀手锏,打造一门真手艺,习得一门让自己活下去甚至活得很好的技艺,才有机会闯出一片天地。
专注,就是做减法,没那么多选择,只专注一个流量渠道;
专注,就是守拙,下笨功夫,从来不找捷径,不投机取巧;
专注,就是死磕,干到天昏地暗,不挖到水,誓不罢休。
主动引流也好,被动引流也罢,选一个引流方式,狠狠地挖,挖到水为止,挖到了水,就给它对接上管道,打造自来水系统。
越忙的人,越容易出问题,容易挂掉
越悠闲的人,越有可能善于布局,立于不败之地
比如内容被动引流的高手,引流就是写文章,写文章就是引流。
写好一篇文章,发到各大自媒体平台,做好关键词布局,利用平台型搜索引擎或者垂直搜索引擎帮他引流。
一篇文章丢出去,接下来的几个月,几年内都能带来精准流量,这种方式刚开始非常慢,像乌龟一样,像傻子一样,被各种“兔子”们嘲笑,但坚持1-3年,3年后,可以甩兔子们几条街。
这个世界,人与人,公司与公司,国家与国家之间,真正要拉开差距主要靠内功,而不是大家看到的那些最表层现象和招式。
引流的内功有:
用户洞察
需求分析
共情能力
写作能力
顾客心理研究
利他思维
等等
这些东西不是一朝一日就能练成的,必须非常专注地“事上练”,都是干出来的,边干边总结。
引流的方法很多,你永远学不完,学会专注,死磕一个流量渠道,一边引流一边练内功,内功练好了,迁移到其他渠道,易如反掌,非常快进入状态。
想锻炼出自己的引流内功,那从专注做起吧。
本文来自会员投稿,不代表TaoKeShow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okeshow.com/15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