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问:
大佬好,我现在主要做的是淘宝和京东的淘客,想做拼多多,但是我听朋友说拼多多用户薅羊毛的比较多,并且拼多多支持仅退款,感觉被薅羊毛的风险更大,像拼多多这种,仅退款,商家为什么会同意,大佬能不能解惑一下。
仅退款可以说是拼多多倒逼其它的电商平台,让仅退款变成了一个行业标配。
但是为什么拼多多可以将仅退款做成一个行业标配?
1、拼多多最初的设计逻辑是什么?
这个还是要从拼多多最初的设计来说起。
拼多多的创始人黄峥2017年的时候分享过拼多多设计之初的一些思路。
要理解这个,我们可以先用保险这个大家熟知的行业举个例子。
保险是什么?其实本质上是抗风险能力弱的人向抗风险能力强的资本家购买的一种未来抗风险的保障,然后抗风险能力强的资本家再拿保险费投资到赚钱效率更高的项目里,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有效的闭环,可以保障财富从抗风险能力的弱的人不断流入到资本家手里。这可以说是资本主义创造的一个很好的财富工具。
这个与拼多多有什么关系?
拼多多其实是将这种关系倒置了。是让没钱的人向资本家去出售保险,你可能不能理解,再来举个简单例子。
假如张三是一个服装工厂老板,现在有1000个人联名向张三说,愿意付10%的定金,让工厂老板张三生产1000件服装,因为对于工厂来说,订单的确定性很重要,而这个消费的意向是确定的,所以张三愿意开工生产,这样这一笔生意就可以继续了。
而拼多多相当于什么?相当于这1000个人联名的担保人,通过拼多多担保让穷人给资本家发售一个保险【你发货了,我确定会付款的保险】,在这个关系里,穷人成了卖保险的,而工厂方却成了买保险的,而对于工厂来说,最可怕的就是机器停在那里,工厂工人没事做,只要有事做,哪怕利润低一点,照样可以做,至少有钱赚。
2、拼多多的流量分配策略
通过第一部分,我们知道拼多多其实就是将一个确定性消费的契约卖给了商品供给侧,拼多多对供给侧说:我这里有很多非常明确的消费意向,但是谁的价低,我就把消费意向分配给谁。
这其实就是拼多多的流量分配逻辑。谁的价格低,谁就可以获取流量,这就打破了过去电商的竞价流量规则,谁出的广告费多,谁就可以获取更多的流量。
这样最终就会导致了什么问题?最终的结果就是拼多多上没有品牌。
品牌追求的是溢价,就是我只要把这个品牌做好了,消费者就愿意信任我的品牌来付更多的钱来买。比如同样的车,为什么保时捷比丰田贵,这就是品牌的力量。但是拼多多打破了过去品牌的溢价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拼多多上很多假货,很多白牌的原因,因为品牌一旦在拼多多上做了,意味着你过去建立的品牌溢价就奔溃了,这是品牌不能接受的,因为塑造一个成功的品牌,是需要很多年积累,甚至几代人积累的。
在一个弱化了品牌概念的生态里,商家其实就沦为一个帮助拼多多发货的机器而已,用户压根不用关注商家,商家仅仅是发货的,用户也没有品牌的概念。
这样最终其实也导致了现在拼多多的商家都是跪着赚钱,赚着极其微薄的利润,这也是为什么拼多多商家对拼多多一直都是义愤填膺,因为拼多多商家真的太难了。
如果从一个生意人的角度,我不喜欢拼多多,因为在拼多多生态里赚钱很难,淘宝和京东的生态是想着如何让生态的参与者都能赚到钱,但是拼多多生态是想着如何压榨生态的参与者,只有平台自己赚钱了,但是生态的参与者惨不忍睹。这也是为什么做拼多多的淘客很少赚钱的原因,因为商家利润太薄了,商家都赚那点钱,还指望做拼多多的淘客能赚多少钱?所以做淘客,我也只专注做淘宝和京东,拼多多我从来不做。
你可能说了,但是拼多多让利给了消费者,消费者得到了好处?
这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的,消费者确实得到了便宜,但是那是不追求品质的消费者得到了好处,对于追求品质的消费者依然得不到好处,但是中国太大了,不追求品质的消费者也非常多,再加上目前经济形式,正好更有利于拼多多。
但是这样可以长久吗?我觉得不行,我一直觉得一个健康的生态应该是让参与者都能赚钱,而不是只有一个平台赚钱,商家跪着赚钱,如果参与者跪着赚取一点点的利润,就会导致大批公司不赚钱,公司不赚钱,消费者能涨工资吗?消费者能有钱吗?消费者没钱了,消费还可以上涨吗?这样会恶性循环。虽然拼多多目前市值都超过了阿里,但是我也不看好拼多多。
本文来自公众号: 米哥淘客,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TaoKeShow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cYnyxIx_xTmoNfEoM17uj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