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哪里过年?我在安徽省宿州市的萧县,一个小县城里,这里是我老家。
估计大家很少听过这个地方,但是我说另一个地方大家应该熟悉,江苏省徐州市。徐州离我们大概只有二十公里,徐州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刘邦的故乡,这样大家知道在哪里了吧。
又是一年过去了,今年事业上马马虎虎,没太大变化,但整个人的心理上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影响了我的所有行为和决策,也就是大家所看到的现在的我。
今年我减肥,做年终演讲,还拍了写真,以及创业选择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所有的变化的背后都是基于我的心理上的变化。
今天咱们不聊工作,在新的一年里,我和大家分享分享我心理的一些变化,希望能给大家一些不一样的视角。
1/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
我从杭州开车回家过年,一共700公里的路程,25号晚上出发,28号(除夕)中午赶到。
为啥这么久才到?不是因为堵车,是因为今年没有着急赶路,分别在湖州、南京、蚌埠、宿州几个地方都停留休息和品尝当地美食,把回家变成了一场旅途,体验感变得非常棒。
以前每次过年开车回家的时候,我都有点抗拒,因为每次开个十来个小时特别累,仿佛只要出发了,就要尽快的赶路一样。
但大部分时间发现到家了之后还是在看电视嗑瓜子,根本没有必要这么着急赶路。
回家又不是一个任务一样,需要着急忙慌的完成这个任务之后在奔赴下一个任务,所以今年在出发的时候就不急不躁的,不紧不慢的。
慢慢开,开累了就歇一歇,想吃东西就附近找点当地的美食,挺好的。
看似只是一个行为发生了变化,其实是背后对整个人生的思考逻辑都发生了变化。
我是一个急性子,又是一个强迫症非常厉害的人,所以在过去做事的过程中,我总是很着急一件事情有没有做成,就像回家一样,我只关注有没有到家。
但沿途的“风景”我是一个都没记住,也就更没有体验,即便是到家了以后,马上又会发现还有另外一个任务等着你,整个人就变得跟NPC一样,一直被推着走。
以前做事也是这样,总是只关注事情有没有做成,做不成就很痛苦,就会有很多的执念,但有些事情不是靠执念就能做成的。
现在做事情能做成肯定是更好的,但无论做不做得成,我都想去感受做事的过程。
比如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失败?为什么成功?是人的问题还是事的问题?是人的话人有哪些问题?有哪些问题可以修改的?有哪些事情是记忆深刻的?这些过程和结果对我来讲一样重要。
就像谈恋爱和结婚一样,如果你谈一段恋爱就要结婚,你在意的只是能不能结婚,那谈恋爱的体验感就少了非常多。
玩游戏也一样,如果你玩游戏的目的只是为了通关,那没通关之前就都是痛苦,如果玩游戏是痛苦的,你怎么继续?
在人生大部分事情中,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甚至,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当你关注过程之后,你会少很多痛苦,很多执念,会有很多不一样的视角和人生体验。
2/多关注你是谁
今年有一次和一个行业内的大佬(亿级)交流,交流的时候我问了他很多的问题,我迫切的想从他那里得到正确的答案,或者是说我想让他告诉我我应该怎么做。
但他没有直面回答我的问题,他只问了我一个问题。
“你是谁?”
坦白来讲,这个问题把我当时真的问住了,我想过是我的网名,我的代号,我的…但这些东西好像都无法告诉自己,我是谁。
后来在思考的过程中我才发现,我们大多数人好像都不知道自己是谁。
小的时候,所有人都在告诉你要好好学习,学习好了之后考个好的学校,但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没有人告诉你。
长大后,所有人都在告诉你应该努力奋斗,结婚生子。但奋斗的目的是为了什么?结婚的意义是什么?也没有告诉你。
大家好像都只觉得,别人都是那么做的,好像你不这么做,就不对了。
我老家有很多人十八九岁就开始结婚,结了婚就开始生孩子,生一个还不够,生两个,三个,本来日子过的就不好,生了孩子日子过得更是一团糟,然后吵架,甚至有些大打出手。
我那时候就在想,他们真的思考过他们的人生吗?我感觉是没有的,不然应该会做出一些不一样的选择吧,但他们没有。
大多数的时候我们养成了一个习惯,习惯关注别人在做什么,要成为别人眼中的谁谁谁,而从来不去关注自己应该成为谁。
比如看别人做了一件事情,觉得自己也应该去做,着急的不能行,仿佛不去做就犯了天大的错误一样,但自己根本没想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
就像过年的时候有人也在卷,也在搞直播的,有在搞演讲的,这要是以前都能急死,这个年过得也不好。
但还是那句话,我们只能是我们自己,别人能做的事让别人做,自己不能做的,时机没到的时候不要硬做。
我有一段时间写文章的时候总觉得别人的风格好像更好,我不听的参考和模仿不同的人写作风格,今天觉得这个好,明天又觉得那个更好,到最后越写越觉得抗拒。
后来发现我只能按照自己的风格去写才舒服,而且很多人喜欢的就是我的风格,我用自己的风格去写就好了,管别人干什么?所以后面越写越顺,就这样写了五年多。
所以在人生大部分事情上都一样,别人不管怎么样都是别人,和你无关,我们也不需要和别人一样,只有不一样才有机会。
就像我小时候喜欢逃课上网,那个时候同学们都在比学习成绩,正是因为逃课所以我很早的接触了互联网,我才有了之后在互联网上赚钱的机会,也就跟很多同学拉开了差距。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人生是卷不赢的,只能靠差异化竞争赢得你的人生,所以不要在不擅长的地方和别人去卷,你要做的就是你是谁,做好你能做的事情。
3/正确答案其实就在眼前
我们总是对未来产生迷茫,总是想有人指给我们一条正确的路,但其实大部分事情的正确答案没有这么的难找。
比如减肥这事的方法难学吗?一点都不难,甚至很多都是常识,但确实很难做到。因为正确的答案往往得不到眼前的正反馈。
前段时间和一位朋友交流的时候,他说他有一段时间也很痛苦,也很迷茫,最后怎么走出来的?
他说过去他做的每一个选择都是考虑眼前和当下,怎么选好像都不对。后来他每一次做人生选择的时候,就问自己,如果用未来两年或者五年的视角来看当下的这个选择,这个选择是不是正确的?
如果是正确的,就坚持去做,不要犹豫彷徨和迷茫。如果是错误的,就立马停止。段永平说过,发现错误要及时改,不管付出多大代价,往往都是最小的。
后来,我在做大部分决策和选择的时候都会想起来朋友的这段话。
如果用未来两年或者五年的视角来看当下的这个选择,这个选择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这个时候我就会发现,大部分觉得难选的问题答案都变得无比简单。比如,要不要减肥?要不要戒烟?正确答案就在哪里摆着,选不选是你的事情。
4/不要把别人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
我们这一生会遇到无数个问题,但其实有很多问题是别人的问题,他并不是你造成的问题,你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和期望,管好你自己已经很难了。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很多的角色,比如是孩子,是父母,是员工,也可能是老板。
我过去时常觉得我要背负整个家族复兴的命运,我迫切的希望能改变父母的认知和一些行为逻辑,后面发现我无法改变他们,我有一段时间特别的痛苦,我不明白为什么生活明明可以过得越来越好,但是还会有那么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去争吵。
后面我发现我不可能改变他们的认知和行为逻辑,有些南墙需要每个人自己切身经历才会感同身受,况且他们生活过的不好并不是我造成的,我不需要有内疚感,我只能做好作为子女该做的,他们有他们自己的路要走。
包括面对员工也一样,以前我总觉得我要对他们的人生负责,觉得他们选择了我我就应该怎么样怎么样,我想要改变他们每一个人,他们的认知,他们对事物的理解,他们的行为等等,后来发现,我确实做不到。
我能做到的就是我定好方向,做好机制和框架,让适合的人做适合的事情,至于不合适的人,那是他自己的问题。
自从有了这个思考逻辑以后,整个人身上少了很多的枷锁,做事也更坚定了。
不仅不要把别人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更不要为了未发生的事情而担忧不已。
我记得刚创业的那一年我经常做噩梦,经常被惊醒,醒来的时候浑身的都是冷汗。
噩梦的内容是什么呢?”微信封号了”。总是梦到号被封了,导致那半年睡眠都不好。
封号的事情到没发生,即便是发生了其实也没多大的影响,再去解开就是了,解不开就换个号继续呗,本来没多大的事,自己反倒是以为会真的发生了天就塌了。
从小到大,这么多我们认为担心的事情其实都没有发生,既便发生了也发现没什么大不了的。
就像人民日报讲过的一段话;
“小时候觉得忘带作业是天大的事,高中的时候觉得考不上大学是天大的事,恋爱的时候觉得和喜欢的人分开是天大的事。但现在回头看看,那些难以跨过的山,其实都已经跨过了。以为不能接受的,也都接受了。生活充满了选择,遗憾也不过是常态。其实人通常就是无论做什么选择都会后悔,大家总是习惯去美化自己当时没有选择的那条路。可是大家都心知肚明,就算时间重来一次,以当时的心智和阅历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那么故事的结局还重要吗?
我想人生就是一场享受过程的修行。
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
向前看,前路漫漫亦灿灿。”
—新年快乐不是一句口号,如果你跟我有过一样的想法和状态,那么看完都会让你的新年更快乐。
谢谢大家又一年的陪伴,我们继续往前走。
本文来自公众号:暴走狗哥,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TaoKeShow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7JEN33LzOxIGRkOpcE2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