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粉丝问我:“王叔,你说互联网创业和摆地摊一样,可我看别人摆摊一天赚几百都难,网上咋就能年赚几十万?”
这话让我想起刚创业那会儿,我也觉得网上赚钱玄乎。
直到有一天,我蹲在路边看人卖煎饼果子,突然悟了:
互联网轻创业和摆摊的逻辑,本质都是“用最低成本试错,用最快速度收钱”。
当年我在B站做电影解说,剪视频、涨粉、接广告,累死累活一个月赚不到200块。
后来转手卖电影资源,一单9.9元,反而月入几千。
这中间的差别,不是能力高低,而是选品思维。
就像摆摊的大妈,她不会纠结煎饼果子要不要加鱼子酱,而是琢磨“哪个路口人流量大、学生多还是上班族多”。
今天我就用3个底层逻辑,拆解如何用“摆摊思维”在互联网上轻创业。
01、逻辑一:选品不靠灵感,靠“抄同行”
摆摊的人最懂一个道理:卖什么不重要,哪里有人买才重要。
去年有个群友想做抖音,问我:“王叔,卖什么能火?”
我反手甩给他一个案例:一个卖果冻橙的账号,主页2400条视频没一条爆款,直播间常年几十人观看,结果月销289万。
他看完直呼“离谱”,但这就是现实——选品不是拍脑袋,而是抄同行。
互联网上所有赚钱的生意,早有人替你试过错。
比如二手书倒卖,闲鱼上有人专收5元一本的旧教材,转手挂20元包邮,月销3000单;
小红书上有人卖“绝版言情小说电子版”,一单9.9元,靠信息差日入500+。
这些玩法毫无技术含量,但胜在“需求明确、客单价低、复购率高”。
就像煎饼摊只卖加蛋或加肠,绝不搞花里胡哨的菜单。
怎么抄?三步走:
1. 找对标:在抖音搜“老照片修复”,筛选点赞最高的100个账号;
2. 拆流程:看他们主页留微信的话术、朋友圈晒单的模板、售后服务的套路;
3. 批量干:一天发10条视频,内容直接翻拍同行的热门选题,坚持100天。
别嫌low,互联网的真相是:80%的赚钱项目,都是“信息差+执行力”。
你不需要创新,只需要比同行多坚持一天。
02、逻辑二:流量不靠砸钱,靠“薅平台”
摆摊的人从不花钱打广告,而是蹭人流量的“自然红利”——学校门口、地铁口、菜市场。
互联网也一样,流量本质是“薅平台的羊毛”。
举个例子:知乎好物推荐。
有人专写“100元以下零食推荐”,每篇回答植入3 – 5个淘宝客链接,靠长尾流量月赚2万。
秘诀是什么?用平台的规则,换自己的收益。
知乎给优质回答持续推荐流量,而淘宝客链接的佣金能躺赚三年。
这就像在菜市场支个摊位,不用交租金,人流量全靠市场自带。
再比如微信红包封面。
去年有人靠设计生肖封面,分销给微商团队,3天赚2万。
核心就两点:
1. 蹭热点:春节、情人节、明星生日;
2. 零成本:设计工具用Canva,分发靠微信群裂变。
平台永远是流量最大的“房东”,而你要做的,就是找到那个“免费摊位”。
03、逻辑三:变现不靠情怀,靠“敢收钱”
摆摊大妈从不怕被拒绝,因为她知道:“10个人里总有1个会买煎饼”。
互联网创业也一样,敢收钱,才是活下去的第一步。
我见过太多人死磕“个人IP”,写公众号、拍短视频,熬了半年没赚到一分钱,最后骂骂咧咧放弃。
不是项目不行,而是没想通一个道理:现金流才是坚持的动力。
有个案例特别典型:抖音“无人直播”。
有人用OBS推流播放电影片段,直播间挂小程序链接,观众点击就能领“9.9元影视会员”,单日佣金500+。
这玩法技术含量为零,但胜在“当天见效”。为什么能成?
因为用户需求明确——便宜、方便、不用动脑子。
卖9.9元的课程,比卖999元的课程更容易出单;
收99元的社群,比免费社群更能筛选精准用户;
敢定价,才能逼自己优化服务、提升价值。
就像摆摊卖煎饼,你明码标价“加蛋2元”,顾客反而觉得干脆利落。
有人说:“现在互联网红利没了,赚钱太难。”
这话我不同意。
2025年,AI技术爆发、私域流量精细化、二手经济崛起……机会反而更多。
但机会只属于“摆摊型创业者”——那些愿意从小钱赚起、从脏活累活干起的人。
本文来自公众号:王叔笔记,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TaoKeShow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E7gX5A_kGy0-lZ3qNGuEw